汽车零部件检测设备应投入生产线发表时间:2019-11-19 11:37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从2015年年初至5月25日的汽车召回情况显示,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汽车厂商共发起62次召回,这其中明确指出由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关系而导致召回的有17次,占比近三分之一 法治周末见习记者沈佳苗 由于汽车零部件缺陷导致的汽车厂商集体大规模召回事件正逐渐增多。 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官网公告称,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和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要求,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3家公司给出的召回理由出现了惊人的相似:本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可能在副驾驶席安全气囊展开时,气体发生器壳体破损,壳体碎片飞出等情况,可能伤及车内乘客,存在安全隐患。 尽管在3家汽车企业的召回公告中,并未提及是由于“高田气囊”所引发的汽车召回事件,但是多位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则表示一定是由于高田气囊所致。 此前,由于高田气囊存在安全隐患,超过10家跨国车企实施了大规模召回计划,召回数量已经超过3600万辆。 法治周末记者梳理了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从2015年年初至5月25日的召回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汽车厂商共发起62次召回,这其中明确指出由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关系而导致召回的有17次,占比近三分之一。 尚普咨询分析师张交对法治周末记者指出,2015年汽车召回最大的特点是大规模召回事件的增多。从速腾断轴门到高田气囊门,由于汽车企业零部件全球化采购的原因,在汽车制造平台化和零部件通用的趋势下,一个零部件的缺陷导致众多跨国汽车品牌的集体召回已经成为汽车召回的新常态。今后出现类似“群发性”问题的几率会逐步加大。 “汽车零部件的质量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恰恰是来自于整车厂商。汽车厂家为了提高竞争力,不断压缩采购成本、削减零部件开支,把零部件厂商压得喘不过气来,而零部件厂家为了提高利润,就可能会偷工减料。”中研普华研究员李福丽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 零部件问题致多个汽车品牌同时召回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高田气囊”主要涉及国内11款汽车品牌:日产14款、本田13款、丰田10款、道奇7款、宝马7款、马自达5款、斯巴鲁4款、福特3款、克莱斯勒2款、萨博2款、三菱2款。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我国也曾由于零配件供应商生产的零配件问题而引发了不同品牌汽车同时召回的情况。 “2014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其中特指出针对零部件制造商产品质量缺陷的一系列举措。在2014年的召回中便已开始涉及此类问题,两次针对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燃油泵法兰回油管支架质量缺陷的召回,共涉及8家车企、864817辆汽车。”张交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 2014年12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和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要求,分别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15年1月20日起,召回以下汽车,共计304935辆。 而本次召回范围内车辆的燃油泵法兰回油管支架可能会出现开裂,导致燃油泄漏,存在安全隐患。该批次零部件供应商均为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而在此之前,2014年11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和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决定自12月15日起召回汽车共计559882辆。召回原因是,由于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设计制造问题,有可能燃油泵法兰回油管支架会出现开裂,导致燃油泄漏。 压缩成本导致 在谈到高田气囊门发生的原因时,多位业内人士都向法治周末记者分析,全球化采购模式导致了不同品牌同时召回的情况。 “因为现在很多汽车企业在选购零配件时,都会选择全球化采购的方式。在供应商体系里面,有一些供应商所占的市场份额非常大。”LMC汽车市场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志凌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 资料显示,高田气囊和其他两家公司控制了全球80%的安全气囊市场份额。瑞典公司Autoliv是全球最大的安全气囊制造商,掌握约40%市场份额;高田和TRW紧随其后,分别占据20%的市场份额。 |